人過五十,別輕易全職照顧父母,原因有三個

 


五十歲,是人生的分水嶺,意味著半生已過。

如果此時,你的父母還健在,應該有七八十歲了,甚至是九十多歲了。

“歲月不饒人”,父母老了,難免有些病痛,也可能走不動了。

如何照顧父母的問題,擺在眼前,並且刻不容緩。

總是有人,為了體現孝道,選擇了全職照顧父母。但是過一陣子,就大機率會為自己的選擇,感到懊悔。

孝順是最大的善良,但是善良過頭了,就是傷害。因而,別輕易全職照顧父母,看清以下幾個原因。

01

第一,全職照顧父母,會妨礙自己的人生退路。

並不是所有的人,都在五十歲會退休。

從現有的社會運作規則來說,只有一部分女工人,可以五十歲退休。一部分從事特殊工種的人,可以申請五十歲退休。

既然我們還沒退休,就意味著需要堅持在職場待著,到六十歲之後。

如果不在職場,也要自己繳交老保險金。

想一想,五十歲到六十歲的十年時間,有多少社會規則會變化,經濟方面需要多少準備?

如果你因為照顧父母,辭去了工作,可能影響自己的退休。你的六、七十歲的時候,該怎麼辦呢?你不能退休,那麼你就把養老的任務,丟給了自己的子女,但是子女不一定可以承擔。

另一方面,你離開了職場,再次進入職場,就非常困難了。很多單位,是不很歡迎這個年紀的人。

可能,你在五十多歲的時候,照顧父母一陣子,父母就過世了。接下來,你還是有職業的需求。

你五十歲之後,需要顧父母為主的大家庭,還得顧自己為主的小家庭。連你也是爺爺奶奶了,是多個小家庭的主心骨。

每一次決定,都要考慮長遠,而不是感情用事。

02

第二,全職照顧父母,兄弟姊妹不一定會領情。

我的外婆八十多歲的時候,住進了小舅舅家。

大概是半年後,四舅舅跑到小舅舅家,詢問一個定期存款的問題。

原來,外婆操勞了一輩子,留下存款好幾萬,還有鄉下的一棟房子。

四舅舅認為,小舅舅的做法,是貪圖存款和房子,初衷不那麼單純。

小舅舅呢?百口莫辯。只好把外婆,送回老房子裡,然後兄弟姊妹坐在一起商議,輪流照顧外婆。

也有一些家庭,老人沒有留下什麼財產,若是有人照顧老人,就依靠其他兄弟姊妹派生活費和醫藥費,還適當給一些保母費。

有錢的出錢,有力的出力,看起來很合理。但是出錢多了,有人會有意見。

“一日一錢,千日千錢”,積年累月,贍養父母的錢,會達到十幾二十萬。尤其是臥病在床的老人,動不動就住院、打針,開銷就多了。

你全職照顧父母,就有「貪佔贍養費」的嫌疑。

兄弟姊妹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單純。血溶於水的感情,會在金錢面前,撤下遮羞布。

03

第三,全職照顧父母,兩代人的衝突會更加明顯。

老齡網友「野鶴」說,他照顧父母一段時間後,發現自己越來越瘦了。

父母生活不能自理,習慣吃不乾不濕的飯菜,電視機的聲音很大,震耳欲聾。

兩代人的習慣,大不一樣,可是網友只能遷就父母,克制自己。

父親有些癡呆,時而默不作聲,時而罵人。難聽的聲音,讓他達到了憤怒的程度,但也只能忍受,不敢計較。

母親呢?走不動了,但是嘴巴能動,嘮叨、責怪是免不了的。

脾氣再好的人,經過和父母的相處,會變得暴躁,各種怨氣會冒出來。

俗話說:“人與人走得太近了,是一場災難。”

當我們到了五十歲,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,並且早就脫離了原生家庭的習慣、格局等。

重新回到父母的身邊,日夜陪伴,是不會如兒時那麼美好的。都是幾十歲的人,誰都說服不了誰,像倔強的驢子。

04

孝順父母可以,但是要談“條件”,改方式。

孟子說:“惟孝順父母,可以解憂。”

認真解讀孟子的話,就能明白,孝順父母的關鍵,是兩代人都沒有憂愁,相處有距離,感情有溫度,持家有方法。

若是大家在一起,都很焦慮,就和孝順的德行,背道而馳了。

不全職照顧父母,不等於不孝順父母,而是學會了變通,積極創造父母養老的條件。

從當下來說,照顧年邁的父母,可以有三種方式。

其一,請一個保姆,兄弟姐妹一起攤派相關的費用,並參與到照顧父母的事情中來。

其二,送父母去養老院,並且定期去探望,讓父母積極融入新的群體。

其三,兄弟姊妹輪流照顧父母,幾個月一換,避免某一個人和父母相處時間太長,滋生矛盾。並且,商議好費用的問題。

不管怎樣,要堅持「親兄弟,明算帳」的規則。畢竟,大家庭裡,大部分的矛盾和麻煩,都是因為錢財造成的。

對於贍養父母的開銷,要建立帳本;對於父母的財產,要有分配方案,誰都別猜忌誰。

05

五十歲,是知天命的年紀,但仍面臨「上有老,下有小」的困境。

有些人,在四十多歲的時候,養了二孩、三孩,其生活的壓力,就業的需求,擺在面前。可是,年邁的父母,不能不管,因而要妥善處理,別輕易辭去工作。

我們總是相信,辦法總比困難多。不管當下多難,先試先行,總是能找到解難題的方法。

另外,身為父母,不要一味相信“養兒防老”,兒孫自有兒孫難。若是自己準備了養老的必備條件,子女就輕鬆多了。

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在堅持靠自己的前提下,適當麻煩子女,依靠社會,才是明智之舉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關注我的文字,走進你的心靈。

文中配圖來自網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