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老了,想要安度晚年,需要依靠一個像樣的家


看過《紅樓夢》的人,最後都落得一聲嘆息。

為什麼偌大的園子裡,住著偌大的一群人,結局如此悲催。

相較之下,去大觀園裡打秋風的窮人劉姥姥,反而結局令人羨慕。

正如一句話:“養老的品質隨著家庭的幸福,而無限美好。”

家庭對於養老的作用,不言而喻。

不管你多有錢,房子多大,若是家庭敗了,那就是房梁倒了,人也散了,活著也沒有什麼意思。

那麼問題來了,老人要如何,才會有像樣的家庭呢?不是等老了,再急著打造,是從中年開始,就深謀遠慮。

01

談婚論嫁,建家。

當你習慣了獨來獨往,一個人也是家。

但長期獨行,家就不像樣了。缺乏生機,也沒有了歡聲笑語,承載不了人的精神。

事實上,一個人獨行的時候,也不太考慮在什麼地方安家,買房子的事情,也是一直拖著,前途未卜的樣子。

遇到了愛情,買房的事情,立刻就提上了行程。真的太不可思議了。

就是在農村,誰家有結婚,就得想辦法立戶頭,建造兩間瓦房,用來容身。

愛情到了一定的火候,家也會變得格外溫暖。

這一點,動物們也是如此。

比方說,燕子找到了對象,就會比翼雙飛,在屋簷下蓋房子,一起叼著路泥土,飛來飛去,也很幸福。

八哥就更講究了,除了搭建樹上的窩,還會去找蛇皮,放在窩的旁邊,嚇唬那些偷鳥蛋的花松鼠。

在《女兒們的男朋友》的節目中,一對熱戀中的小情侶,準備結婚,可是他們沒錢買房,引發了親戚朋友的熱議。

嘉賓范志毅非常認真地說:“一定要買房,房子就是一種保障,沒有保障,絕不會把女兒嫁過去,不希望女兒吃苦。”

電視劇《歡樂頌》裡,樊勝美和王柏川準備結婚,女方提出一個要求,在房產證上,加上自己的名字。

男方猶豫,然後拒絕了,婚姻也顯得很不靠譜了。

是的,對漂泊的人來說,房子就是家的雛形,就是承載感情的地方。

雖然我們不是為了房子而活,但有了房子會活得更好。

當婚姻來臨的時候,一定要好好規劃家的樣子,在什麼地方,兩個人從事什麼工作,要不要父母一起住,買房子的錢從哪裡來。別大大咧咧地,天真地以為,四海為家。

到了七老八十了,你還在漂泊,那就是人潮中,一個孤獨的身影吧。

02

中年賺錢,養家。

錢不是萬能的,沒有錢,萬萬不能。隨著年紀的增加,對於金錢的需求量也會增加。

到老了,沒有能力賺錢了,但我們仍舊在花錢。

作家狄更新說:「人從生到死的生活每一步都應是一種隔著櫃檯的現錢買賣關係,如果我們不是這樣登天堂的話,那麼天堂也就不是為政治經濟學所支配的地方,那兒也就沒有我們的事了。”

做個庸俗的普通人,熱愛金錢,真的沒關係。不要苛求自己變成高大上的人,沒有錢,你想要精神飽滿地活,恐怕是不能的。

精神食糧,是一種說法而已,是在吃飽喝足的基礎上。

明朝作家馮夢龍寫過一個叫劉德的人,結婚之後,一直沒有小孩。

夫妻一直在碼頭經營一家小店,住宿、吃飯都行。

六十多歲的時候,夫妻兩人也為養老的事發愁,畢竟有一天,會走不動。

大雪紛飛的日子,一個生病的老兵帶著孩子去討債,借住劉德家。

老兵過世後,劉德收留了孩子。

過了幾月,河裡起大風大浪,一艘船被掀翻了。一個落水的孤苦的少年,失魂落魄地找到劉德。

這樣一來,劉德家有了兩個孩子,都學會做生意了。

故事沒有懸念,劉德夫妻得到了贍養。

詩曰:“無情骨肉成吳越,有義天涯作至親。”

一個家,只要有了錢,那就不要擔心晚景淒涼了。

錢可以供養自己的孩子,也可以供養別人的孩子,還能救濟窮苦人,這是留下一份善德,遲早會有回報。

因而,中年人,不管家是什麼樣子的,狠狠賺錢就對了。

03

一生育兒,大家。

大,這裡是動詞。一方面,家庭發展壯大,一方面孩子慢慢長大。

當我們老了,回頭看,最大的功勞,不是職場上得到了獎狀,也不是把生意做大了,而是兒女爭氣,子孫有希望。

兒女長大了,也結婚了,去外地買房子和工作,這不是老人活得孤獨,而是家在開枝散葉,一分為多。

若有必要,老人家去幫忙帶娃,辛苦了一些,但是也樂在其中。

看看那些沒有孫子的老人,在同儕面前,難免黯然失色。聊天的時候,總是說:「我家兒女,不爭氣,不懂事,不結婚......」怨氣是有的。

最要緊的是,人老了,走不動了,兒女送你去養老院,扶著你去醫院,幫忙買藥,這也是莫大的欣慰。

奮鬥一輩子,房子和金錢,還有人會繼承,也算是一種幸福。

幾代同堂,熱鬧煩躁,幸福悠長。

04

哲學家康德說:“家庭關係建立在婚姻之上,婚姻則植根於兩性間天然的相輔相成或互相聯繫之上。”

想要晚年幸福,就得耗盡大半人生,去經營自己的家。

一是經營婚姻,夫妻分工協作,圍著家庭轉動。

二是經營家業,去找一份工作,賺錢,也存錢,擺脫窮困。

第三是經營教育,把子女培養成有用的人,能持續推動家業發展。

四是經營心態,不因低潮而頹廢,不因高潮而炫耀,有驚無寵過一生。

俗話說:“大樹底下好乘涼。”

老人可以靠樹而坐,是因為中年積極種樹。

只要有家,走再遠,都不會迷路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關注我的文字,走進你的心靈。

文中配圖來自網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