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西半部地區發生小區域地震,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報告,前天 (20) 中午約1點彰化縣芬園鄉發生規模3.1、最大震度2級的地震;昨天 (21) 早上9點多在苗栗縣政府西方海域則發生規模4.3、最大震度2級的地震,中部地區可感受到搖晃。因西部地震很少見又連2天發生,這也是今年第2次有震央在彰化,對於此罕見情況,氣象署地震中心主任提出說明。
以前彰化曾發生過大地震,史稱「1848年彰化地震」,距今已有176年。根據臺灣地震模型簡介,「彰化斷層」走向呈南北向、全長約82.2公里,北起台中大甲、南至雲林古坑,中間經過清水、沙鹿、龍井、大肚、彰化、花壇、大村、員林、社頭、田中、二水、林內、斗六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刊登的研究《從廟宇史料回顧1848年彰化地震》顯示,彰化不少廟宇都有紀錄當年的大地震,當時彰化、鹿港災情慘重、死亡人數超過千人。
翻攝自臺灣地震模型
根據《中天新聞網》報導,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說明,這2天西部小區域地震屬於正常現象,全台各地都有可能發生地震,「罕見不代表這些地方不會地震,當能量累積到一定的程度,就會釋放。」吳健富指出,跟過去相比現在儀器分布密度高、觀測更精細,所以現在更容易觀測到西部小區域有感地震。
翻攝自中央氣象署
文史工作者陳仕賢昨天 (21) 在臉書提到,當年彰化大地震造成鹿港龍山寺、彰化元清觀受損重修,擔憂176年前的大地震重演,「大自然的威力,居安思危才是正道。花蓮地震殷鑑不遠」。吳健富表示地震發生原因太複雜,且台灣最早是在1897年設置地震觀測站,不少學者是從文獻去推估地震周期,不過以目前科學技術仍無法準確知道與預測地震。
翻攝自臉書 (陳仕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