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發現,人活著的意義,大概是以下幾件事

 人固有一死,或輕於鴻毛,或重於泰山。

作為一個普通人,想要“重於泰山”,都是很難的,但又不甘於“輕如鴻毛”。

當我們到了一定的年紀,開始送走上一代人,也養大了下一代人,再看活著的意義,除了家庭,還有什麼呢?

作家畢淑敏說:“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,人生的意義便在於我們要努力賦予它的意義。”

如何賦予人生的意義,作家沒有說清楚。並且,一百個人有一百種做法。

連結自己的人生,還有生活中的瑣事,就會發現,人活著的意義,就是自己的「認知」裡。也就意味著,一切都是自己說了算。

01

你的認知,就是你的錢財。

古人說:“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”

現在的人說:“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。”

古今融合,就會發現,我們一輩子都在追逐利益,但是收入的總和,沒有超越自己的認知。

明朝的沈萬三,依托祖輩的基礎,把生意做大做強,還到海外去撈金。

朱元璋定都南京,看著到處都是凋敗的樣子,就想到了沈萬三,還封其兩個兒子做官。

根據統計,沈萬三幫助修築南京城的三分之一。另外,還打造了“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,酒樓四座”,形成了不一樣的風景。

財大氣粗的沈萬三,還對朱元璋說:“我幫你犒勞三軍。”

朱元璋心想:“天下是我的天下,怎麼你沈萬三就比我名氣還大,錢財還多?”

想了一番,朱元璋說:“匹夫犒天下之軍,亂民也,宜誅之。”

從此,沈萬三被發配到邊疆,家庭開始凋敗。

關於賺錢,有這樣的認知:“窮不與富鬥,富不與官鬥。”

可惜的是,沈萬三沒有看清楚自己和朱元璋的關係,過於狂妄了。

人生一路走來,沈萬三靠經營的方法,尋找商機的智慧,變成了富豪,卻因為「花錢」的認知不夠,導致張狂的形象敗露,碾壓了皇帝的威嚴,從而帶來的災禍。

《伊索寓言》裡,有這樣一句忠告:“聰明人肯捨棄金錢,以保全性命。”

去賺錢認知之內的錢,在認知之內慢慢花錢,你活著的品質更好。也會知足常樂,若是不知足,那也是先提升認知,後去賺錢,不會落入貪婪的陷阱。

02

你的認知,就是你的境界。

李叔同留下很多的名言。

“以淡字交友,以聾字止謗,以刻字責己。”

「才不足則多謀,識不足則多慮,威不足則多怒,信不足則多言,勇不足則多勞,明不足則多察......”

他在上半生,娶妻生子,教書育人;後半生,剃度為僧,成了弘一法師。

從一般人的角度來看,他的人生是很有意義的,體驗了不同的人生,也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。

其實,他境界,是吃了不少苦頭之後,才提升的。

出家之時,他去了杭州的虎跑定慧寺,試驗斷食17日,並寫了《斷食日誌》。

迫使他做出這項舉動的,不只是好奇心,更多是因為身體被病痛折磨,遠離神經衰弱。

不過,斷食的體驗,堅定了他出家的信念—— “一花一葉,孤芳致潔。昏波不染,成就慧業。”

當李叔同老年時,病痛纏身,還堅持在廈門做了一次《人生之最後》的演講,開篇就是—— “我見他人死,我心熱如火;不是熱他人,看看輪到我。”

是的,經歷了生病、離別妻兒、放下過去的榮耀、馳而不息地學習,人生的境界就高了,連生死也可以看淡了。

《鋼鐵是怎麼煉成的》裡寫了一段話:「臨終之際,他能夠說,他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,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——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。 」

為了“解放全人類而鬥爭”,這樣的境界足夠高了,但是普通人,只能仰慕,並不能做到,因為沒有經歷過類似的磨礪,無法感同身受。

有的人活得瀟灑,有的人整日鬱悶,有的人哭哭啼啼,有的人不驚不喜,有的人作惡多端,有的人一生行善......你能達到什麼境界,都靠你的認知。

所謂人往高處走,其實是認知往高處走。一生讀書、實踐、深度思考,是不無裨益的。

03

你的認知,就是你的福報。

有一位禪師,非常喜歡蘭花。

他外出的時候,交代小弟子,要照顧好蘭花,不得有誤。

小弟子在澆花的時候,不小心打破了一盆蘭花。

禪師回來,小弟子馬上請罪。

禪師笑了:“我養花,為了開心,怎麼能有罪過?”

有一位老翁,帶著孫子去買陶罐。

兩個背著陶罐,在上坡的時候,一個陶罐掉下來,摔得粉碎。

孫子停下來,不知所措。

老翁繼續走,說:“已經碎了,還留戀什麼?趕路吧,天黑之前要到前面的小鎮。”

若是你我能看清事情的本質,不被外表所困擾,那麼幸福就一直存在,不因外物而弄丟。

平時的生活,都是「喜憂參半」的。悲劇的是,很多人看到了憂傷的一面,忽略了歡喜的一面。

比方說,孩子考了八十分,父母覺得一百分最好,卻沒有看到孩子曾經是七十分的事實;老人生病了,你覺得是累贅,忘記了自己被老人關愛的場景;你有退休金,但是很惱火,因為太少了......

“身在福中不知福”,這是最錯誤的認知,可是很多人卻堅持這樣。

活得很幸福的人,都在享受今天的陽光,若是下雨,也可以享受小雨嘀嗒的樂趣。凡事都往好處想,認知就超越了大批人。

04

年邁的網友“何林”,說了這樣一番話。

他生病了,在醫院住了十四個月,罹患的是癌症。

這些天,渾身都痛,覺得世界末日到了。但是他很慶幸,今天活過來了。

因為一個人住單間,就把房間裡的燈,一直點亮,怕醫護人員進來,看不清楚......

人到死的時候,還能考慮到醫護人員,還能為別人留一盞燈,這就是「活著的意義」。

永遠不要抱怨,人活著,一無意義,二無價值。那隻是因為你的認知不夠,你也沒有賦予人生的意義。

養花的人,看到花開,就是意義。

種地的人,秋天收穫,就是意義。

職場的人,退休回家,就是意義。

家裡的人,子女長大,就是意義。

旅行的人,看到山河,就是意義。

年輕的人,贍養父母,就是意義......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關注我的文字,走進你的心靈。

文中配圖來自網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