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義梅山衛生所推「竹杖健走」,竟讓93歲阿嬤從輪椅上站起來

 

一名高齡93歲、因跌倒坐輪椅數月的陳阿嬤,在參與竹杖健走後,逐漸找回行走能力。梅山衛生所主任曾文宏提供
一名高齡93歲、因跌倒坐輪椅數月的陳阿嬤,在參與竹杖健走後,逐漸找回行走能力。梅山衛生所主任曾文宏提供

嘉義縣梅山衛生所自去年5月起,積極推廣「竹杖健走」,帶動長輩運動風氣,一名高齡93歲、因跌倒坐輪椅數月的陳阿嬤,在參與竹杖健走後,逐漸找回行走能力,還可自行如廁,恢復情況相當良好。

內政部統計顯示,嘉義縣老年人口占比超過21%,是全台灣「最老」縣市,縣府已把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,列為長輩照護重點。

根據梅山衛生所主任、家醫科醫師曾文宏觀察,當地長輩常見健康問題,包括肌少症、骨質疏鬆症、高血壓、高血脂和肥胖等,除了飲食調整、藥物治療外,還有一項重要解方,就是運動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由於梅山鄉許多長輩,從事農業相關工作,長時間勞動容易導致膝蓋、腰部疼痛,或是下背痛,若想藉由運動改善健康狀況,必須選擇不會對膝蓋、腰部造成負擔的運動。

「70、80多歲了,膝蓋痛,走路一拐一拐,你跟他們說要健走、慢跑,好像不太實際,所以必須提出一個他們能接受的方案。」曾文宏表示。

用竹杖輔助,讓長輩們從事「北歐式健走」

嘉義縣梅山衛生所自去年5月起,積極推廣「竹杖健走」。嘉義縣梅山衛生所主任曾文宏提供

為解決上述問題,梅山衛生所去年與醫師郭健中合作,積極推廣健走杖運動,請郭健中協助培訓在地師資,讓這些「種子教師」替民眾上課,並就地取材,將竹子製作成健走杖,讓長輩們在兩根健走杖的輔助下,進行「北歐式健走」。

「北歐式健走」有哪些好處?曾文宏引述《哈佛健康雜誌》(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)內容指出,由於「北歐式健走」會同時使用上下半身的肌肉,因此卡路里的消耗,會比單純走路,高出18%至67%,並增加肌肉強度,有助促進心血管健康。

曾文宏舉例,有一名50多歲的患者,在實踐竹杖健走一段時間後,體重和膽固醇都有所下降,「如果他的(肥胖)成因是『吃多動少』,那就增加『動』的部分,客製化他做得到的運動,是有幫助的。」

梅山鄉半天村居民、高齡93歲的陳阿嬤,原本因跌倒受傷,被送到安養院,坐輪椅坐了三個多月,之後在種子教師、半天村村長朱文重的鼓勵下,開始練習用竹製健走杖,在晒穀場上行走(兒子在旁陪伴),用上午走十圈、下午走十圈的頻率,連續走了兩週後,肌力逐漸恢復,不必時時倚賴輪椅,已可自行如廁。

受傷後長期避免自行走動,恐導致肌力衰退

曾文宏分析,當長輩跌倒受傷,家人或身邊的照顧者,為避免長輩再次受傷,多半傾向用輪椅輔助,盡量不讓長輩自行走動,但時間一久,反而會讓肌力衰退,連站都站不穩,甚至難以行走。

「不要說老人,你躺一個星期,都不起來走動,再起來走,就會覺得沒力氣。」曾文宏說,肌肉的耗損,比想像中快;不過,只要給予適當訓練和刺激,就會恢復。

曾文宏強調,竹杖健走是用上背肌替膝蓋減壓,因此可以走得比較久,有助訓練肌耐力。

雖然不少長輩使用助行器,也可以走動,但曾文宏解釋,從側面觀察,使用助行器時,姿勢會有點駝背,但藉由健走杖輔助行走,姿勢是直立的,體態相對較佳。

除了持續向當地長輩推廣竹杖健走,曾文宏也身體力行,以竹杖健走方式爬山,他在過程中發現,走登山步道時,因為有健走杖輔助,膝蓋不容易酸,當其他山友走累了,紛紛開始休息時,自己仍不覺得累。

自去年5月開始推廣以來,梅山當地已有愈來愈多民眾,將竹杖健走融入生活,曾文宏期待,能讓更多人知悉竹杖健走的好處,讓這項運動,成為國民健康的助力之一。

文章載自遠見